首页 > 新闻 > 行业新闻
新闻资讯

TUVHD动态、行业资讯、发证动态

2025 年央视 315 晚会曝光的消费黑幕全记录

 来源:央视315晚会 央视财经  阅读:179次 更新时间:2025-03-17

在“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”的主题下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3·15晚会将聚光灯聚焦于消费领域,无情地揭开了诸多令人咋舌的消费黑幕,为广大消费者擦亮了眼睛,也给整个市场敲响了沉重的警钟。

一、卫生用品行业:触目惊心的生产垃圾循环

据央视财经披露,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的“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”深陷销售劣质卫生巾与婴儿纸尿裤的漩涡。记者以采购者身份深入其中,发现该公司主要业务竟是从纸尿裤及卫生巾生产厂家收购残次品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。在厂区内,记者轻易从打包好的垃圾中翻出外观尚好的“麦酷酷”婴儿拉拉裤与“自由点”卫生巾。公司刘总坦言,其以每吨260元至1400元的低价购入正规企业本应销毁的不合格产品,随后挑出无明显污渍与破损的“二等品”。这些经工业垃圾中筛选翻新的产品,竟能在市场上以每吨七八千元的高价售出,利润空间令人震惊。在仓库中,工人在简陋的方桌上通过敲打拉拉裤使其恢复蓬松。 记者留意到,这批婴儿拉拉裤涉及嫚熙和中亿孕婴等母婴品牌。按照行业规范,正规一次性卫生用品厂家的生产垃圾应切碎处理后才能流出企业,而刘总则称其打通了企业内部关系,声称“国内所有上市公司都与我有业务往来”。调查期间,有采购商前来采购好之、米菲、Babycare等品牌婴儿纸尿裤及“二等品”自由点女性安睡裤,采购者表示“自己用,也用于网店销售”。此外,刘总还透露,挑选“二等品”后的剩余垃圾也有利用价值。 在一个车间内,地上堆满了全棉时代、苏菲等知名品牌的生产垃圾,这些垃圾被打碎后重新分离为木浆、吸水高分子树脂等原材料。刘总称,这些回收料在市场上颇受欢迎。就这样,卫生巾和纸尿裤的生产垃圾,一部分以“二等品”形式流入市场直接售卖,剩余部分被制成回收料,再次流入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。

一次性内裤:生产乱象丛生,卫生状况堪忧

出差旅行新选择”“EO灭菌、免洗即穿”“抑菌率高达99%”,2025年,一次性内裤凭借便捷与卫生的宣传卖点,成为市场爆款。然而,其背后的真实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。 2025年1月,记者前往商丘市调查。知情人透露,当地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存在严重卫生问题,根本不进行杀菌处理,且产品标注面料为“棉”,实际却使用“涤”,部分型号甚至直接标注“纯棉”,严重货不对板。 记者以采购商身份联系上梦阳服饰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带领记者通过昏暗狭窄的楼梯进入公司。生产车间内,工人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,原材料随意堆放,周围垃圾杂物相伴,装满成品的编织袋随意放置。在商丘市虞城县走访的十多家生产厂家,车间生产管理混乱,生产好的一次性内裤随意堆积,工作台还兼做餐桌。 车间内,工人使用喷枪向内裤喷洒一种名为“枪水”的强力速干去污剂,气味刺鼻且不能直接触碰。在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称可提供“代加工”服务,曾生产过“初医生”一次性内衣、“贝姿妍”一次性内裤和“浪莎”一次性内裤,为降低成本,部分产品不进行杀菌消毒。

二、家电维修行业:套路满满,平台施压

啄木鸟家庭维修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维修平台,宣称业务覆盖国内300多个城市,在线接单维修师傅达10万名。但记者在某投诉网站上发现其投诉量超6000条。为深入了解,记者以应聘方式进入该公司。培训经理直言,上门维修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想方设法提高收费,若客户嫌贵,便上演“双簧戏”。经过两天入职培训后,记者跟随黄师傅为客户更换洗衣机电机,这一单黄师傅收取客户659元维修费,更换下来的电机卖了60元,而购买塑料电机成本仅91元。 随后几天,记者见识到诸多“套路”:客户因水龙头未打开导致洗衣机无法进水,师傅上门打开水龙头收费100多元;燃气灶没电,客户更换电池后未拿掉电池帽,师傅更换成本约20元的点火器并拿掉电池帽,收费250多元。 究竟为何维修师傅热衷于多收费?黄师傅坦言,关键在于家电维修平台施加的压力。维修人员常因报价低遭公司上级批评,公司要求在服务过程中尽量提高收费。黄师傅称:“你只能拿到四成报酬,公司拿六成,想赚钱只能靠更换配件。”由于维修平台掌控客源,占据主导地位,没有平台,师傅们几乎难以接到维修单。

三、食品行业:冷冻虾仁违规操作,隐患重重

近期,3·15晚会接到群众举报,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、超量添加保水剂。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,常用复合磷酸盐,可保持虾仁水分、提升口感并延长保质期,业内称“保水”或“泡药”,但部分企业却借此“给虾增重”。 记者走访发现,国家对冷冻水产品中磷酸盐添加量有严格规定,然而多家企业声称“可根据客户需求,定制不同规格虾仁”。例如,一家企业虾仁磷酸盐添加量达千分之三十,浸泡超十几个小时,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,导致虾仁磷酸盐严重超标,企业负责人却满不在乎。毕竟水比货重,添加多少就能增加多少重量。在另一家水产企业生产现场,泡药后的虾仁迅速进入冰冻环节,工人称包冰是为二次增重。记者询问包冰衣最高比例,工作人员称“能包到70%,一斤解冻后只剩三两虾仁”。另有企业工作人员表示,这类保水虾仁他们自己都不吃,“我们沿海地区都吃新鲜海虾”。 走访中,多家企业称尽管虾仁加工时添加了保水剂磷酸盐,但成品外包装上并不标注,成分表仅标明虾仁和水。据悉,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引发消化系统问题、导致人体钙磷比失衡、缺钙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。

四、金融借贷行业:“砍头息”重现,数据窃取猖獗

近年来,互联网上涌现诸多“精准获客”广告,宣称通过“大数据获客软件”可精准获取海量目标人群消费习惯、手机号码等信息。记者根据推销信息调查发现,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获客软件能将商家设定的关键词设为标签,自动在短视频平台评论区扫描,一旦发现相关评论,便强行抓取用户电话、微信账号等信息。该软件还能帮助商家监控、偷取同行直播带货数据,到对方直播间“截流和引流”。绿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称,这些软件利用爬虫技术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。 企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其获客软件“火眼云”已卖给众多企业,如土巴兔、拜博口腔、美莱医美等,还能偷取企业公众号关注用户或微信群成员手机号码,只要用户点击阅读、转发过企业公众号文章,手机号码也会被偷取。知情人透露,市场上还有公司利用手机三网通信大数据获客,启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,其“三网大数据”来源于三家电信运营商数据,经核对,该公司通过运营商大数据偷取的个人数据真实无误,其通过“精准通客户管理平台”,展示的正是某电信运营商后台实时数据,海量用户信息被打上数字标签,成为待售商品。

AI外呼机器人:骚扰电话的帮凶 一年多来,互联网上出现众多“外呼”业务广告,外呼公司核心业务是帮商家向手机用户拨打营销电话,即“电销”,甚至宣称可通过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。记者调查发现,使用AI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已成为行业主流,其优势在于不知疲倦,可日夜拨打,且声音由真人录音制作,接听用户难以分辨真伪。 在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负责人田经理展示了一套给客户测试运行的系统后台,一家口腔医院的智能机器人话术呈现,每句话都设有触发关键词,消费者回复相关语句,机器人会自动跳转对应回复内容。他表示:“AI种类繁多,这种纯外呼AI在前期无限接近真人帮你拨打电话。”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,未经消费者同意拨打此类营销电话属于违法行为。虚拟运营商发售的11位手机号码,多以17或16开头,被称为“小号”,无需实名认证。外呼公司从虚拟运营商购买“小号”,结合获客软件偷取的消费者电话号码,借助外呼智能机器人,迅速形成电话销售产业链。

五、手机抽奖行业:诱导消费,疯狂敛财

近期,手机抽奖引发的消费陷阱投诉不断。记者发现,在电子发票第三方服务平台“诺诺网”开发票,提交信息后页面会自动跳转至“大转盘”小游戏,点击抽奖常提示“抽中大奖”,奖品为“200元话费券”。但购买后既无话费到账,也未见到200元话费券。客服解释:“优惠券共30张,包括10张充200元减10元券和20张充100元减5元券。”记者计算后发现,需充值4000元话费才能用完这些优惠券,且最快需15个月。 经调查,该广告推广由兑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,其主要控股方兑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称,这是公司获利最高的业务,“投入100万元当天可收回150万元,相关业务客户近乎疯狂”。话费券使用周期长,多数人领取一两个月后便遗忘,商家借此抓住海量“沉默用户”空子敛财。负责人表示,除开发票场景,停车场扫码付费等扫码场景也可植入广告,如扫码送视频会员,用户点击后需付19.9元,次月还会自动扣费19.9元,还有将原价63元/箱的两箱白酒宣称价值4700多元,以398元卖给消费者的白酒推广业务。诺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直言,此类业务带有诱导甚至欺诈嫌疑,“一天流水约20亿元”,还担忧“3·15晚会曝光后,业务就难以为继”。

六、五金市场:非标电线电缆公然售卖 根据举报人线索,2025年1月,记者前往南宁科德国际五金市场,这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五金机电市场之一。记者发现,部分商家销售的电线电缆报价明显偏低,且均称售卖的是“非标线”,即未达国家检测标准的电线电缆。在该市场,销售“非标打折电线”并非秘密。贵阳的金石五金机电城同样存在部分商家售卖同一规格、两种价格线缆的情况。 记者按销售商家提供地址,来到安顺市的金明阳电线电缆公司,该公司宣称年销售额过亿。负责销售的陈总称,企业可按客户需求生产不达标电线。在多个商家提供的供货名单中,润雄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多次被提及,主管销售的范经理介绍,该厂生产的“非标线”不仅外观与国标线一样,还能提供齐全资质报告,可实现“造假一条龙”。 这些消费黑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。期望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违规行为,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在消费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,共同推动诚信消费环境的构建。

联系TUVHD专家团队

无论您是在认证申请的初期,或在寻找机构转证,还是需要讨论您的业务选择。
请联系汉德专家团队,详细探讨如何帮助贵司开展更多业务。
全国热线:40008-99588
电子邮件:AP-CEO@TUVHD.COM

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,关注TUVHD官方微信,随时了解最新动态

版权所有:汉德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(TUVHD)地址:中国•成都•锦江区东华正街42号四川广电国际大厦24楼(天府广场旁)

电话:40008-99588 手机:13310062606 E-mail:AP-CEO@TUVHD.COM 蜀ICP备2021013546号-1